「老闆,我去個廁所,馬上回!」45歲的陳經理下午已經第三次離開辦公室。最近半年,他總覺得「膀胱有點叛逆」——白天每小時跑一次廁所,晚上更要爬起來3、4次;排尿時像擠牙膏,費勁半天還滴滴答答;更惱人的是,剛上完廁所,怎麼又覺得「還沒尿乾淨」?就醫後才確診:前列腺肥大。
對於50歲以上男性來說,前列腺肥大病徵 https://bphsolution.com/hk/blog/category/signs-and-symptoms/(學名「良性前列腺增生」)就像「中年必修課」——約50%男性受影響,70歲以上更飆升至70%。但許多人因為尷尬或誤以為「年紀大了都這樣」,硬撐到出現嚴重症狀才就醫,反而耽誤治療。今天就帶你認清前列腺肥大的典型病徵,別再當「忍尿達人」!
前列腺:男性的「生命腺」,為何會肥大?
前列腺位於膀胱下方、尿道周圍,大小如栗子,主要功能是分泌前列腺液(佔精液30%),協助精子活動。隨年齡增長,男性荷爾蒙(睪固酮)代謝異常,前列腺細胞會逐漸增生,導致腺體腫大,壓迫尿道。簡單來說:尿道被「腫大的前列腺」擠壓變形,尿液排出自然受阻,就像「水管被塞住」般難暢通。
前列腺肥大的5大典型病徵,你中了幾個?
前列腺肥大的核心問題是「尿道狹窄」,症狀圍繞「排尿異常」展開,以下5種情況若持續超過1個月,務必警惕:
- 1.頻尿+夜尿暴增:白天每小時尿1次以上(正常成人白天4-6次),晚上起床小便超過2次(甚至每1-2小時1次)。這是最常見的早期信號——腫大的前列腺壓迫膀胱,讓膀胱容量縮小、敏感度升高,即使只有少量尿液也會觸發尿意,嚴重影響睡眠品質。
- 2.排尿費力、尿流細弱:站著等5分鐘才尿得出,尿流像「細線」或中途斷斷續續;嚴重時需鼓肚子、用力擠,甚至聽到「咻咻」聲。這是尿道被擠壓變窄的直接表現,尿液通過阻力大增,長期可能導致膀胱肌肉過度勞損。
- 3.殘尿感揮之不去:排尿後仍覺「膀胱脹脹的」,總想再尿一次;輕按下腹部還能感覺脹氣。殘尿(尿液滯留膀胱)若超過100cc,容易滋生大腸桿菌,誘發膀胱炎,甚至逆流至腎臟引發腎盂腎炎。
- 4.急性尿滯留:突然完全解不出尿,下腹部脹痛如鼓,這是危險信號!多因感冒服用含抗膽鹼藥物(如止咳藥)、大量飲酒,或勞累導致前列腺突然腫大,完全堵住尿道。若不及時導尿,可能損傷膀胱或腎功能,需緊急處理。
- 5.血尿或尿路感染:增生腺體表面血管豐富,排尿時摩擦可能破壞微血管,出現淡紅色尿液;殘尿也是細菌溫床,容易引發尿急、尿痛、發燒等膀胱炎症狀。若放任不管,可能惡化為腎結石或腎功能衰竭。
別硬撐!延誤治療可能傷腎
許多人以為「忍一忍就好」,但前列腺肥大若放任不管,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:長期殘尿會導致膀胱肌肉失能,尿液逆流至輸尿管、腎臟,造成腎水腫或腎功能損傷;急性尿滯留反覆發生,最終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前列腺。事實上,現今治療方式多元,從口服藥物(縮小腺體或放鬆尿道肌肉)到微創雷射手術,大多能快速改善症狀,關鍵是「早發現」!
預防與就醫指南:這樣做降低風險
- •定期檢查:50歲以上男性建議每年做「前列腺特異抗原(PSA)血液檢測」+「肛門指診」,超音波檢查可評估腺體大小;若有家族史(父親或兄弟患病),40歲起就該篩檢。
- •調整生活習慣:減少攝取辛辣食物(辣椒、芥末)、酒精、咖啡因(咖啡、濃茶),這些會刺激膀胱和前列腺,加重充血;睡前2小時不喝水,避免夜尿加重;規律運動(如快走、游泳)促進骨盆血液循環;絕對不要憋尿,有尿意立刻上廁所。
- •及時就醫:若出現頻尿、夜尿、排尿費力等症狀,儘早到泌尿科就診。醫生會根據嚴重度開立藥物(如α受體阻斷劑放鬆尿道、5α還原酶抑制劑縮小腺體),或安排超音波、尿流速檢查,必要時進行微創手術,大多能有效控制病情。
前列腺肥大病徵不是「老了就該忍」的宿命,而是可以控制的慢性問題。認清病徵、及時行動,才能讓「生命腺」保持暢通,守護晚年的生活品質與尊嚴!